第五届漫博会前天在东莞闭幕。据报道,这次漫博会在五天内有超过60万人次入场参观或参与,较上届增加了4万人次,看来动漫行业的热度有增无减。
然而,漫博会参与者众,并不意味着我国动漫的优质品多。就在漫博会开始时,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动漫界人士,他们对动漫的总体评价是“国产动漫产量大却仍难成气候”。
据介绍,近年来国内动漫行业呈井喷式发展,2012年,中国动漫年产量超过22万分钟,是日本的两倍多。
按照这样的规模,中国似乎已成世界第一动漫大国。但内行人都知道,数量往往只是数字,与强大未必成正比。现在,真正的动漫强国还是日本。日本的动漫已成第三大产业,占GDP的比重超过10%,向世界输出60%的动漫作品。如果有哪个国家对日本的动漫一哥地位不服气,那也应该是美国,还轮不到中国。
业内人士认为,中国的动漫作品绝大多数只能迎合儿童的口味,甚至有不少国产动漫受到了70后、80后家长的抵制,原因是这一批家长深受国外经典动漫的影响,认为国产动漫仍处于质量比较低劣的阶段。(见羊城晚报08月23日的相关报道)
量多不强的原因,说起来无非是投资少、市场窄、技术落后、版权意识差、原创作品不给力等等,而纵有千条理由,最主要还是创作问题。那么,创作的主要问题又在哪里?
从动漫受众目标上,中国大陆的动漫作品的目标人群显然过于单一,要么太幼稚,要么太“早熟”。
说幼稚,是指只把目标锁定在儿童特点上,把数量庞大的大人排除在外。而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,大人还掌控着子女、尤其是年幼子女的阅读观看大权,讨好小孩,往往要先讨好大人。而最理想的状态,是父母带着小孩共同观赏。作品不懂得“团结父母的力量”,除了失去大人观众,还可能让小孩失去来自父母的观看鼓励。
河南美术界 | 更多+ |
本网原创 | 更多+ |
大河艺术网,河南省艺术界重点门户网站,将…[详细]